咨询电话:19828369274
南府发〔2015〕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市新常态下促消费、稳增长、扩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任务,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全市经济整体实力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思路目标
(一)基本思路。围绕建设开放、生态、法治、繁荣的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总要求,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为原则,改革创新为动力,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新兴行业和关键环节,积极构建区域协调、产业互动、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奋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卫中心、商务会展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健康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通信信息枢纽以及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税收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达到35%、55%、48%以上。
二、突出主攻方向
立足现有发展基础,把握现代经济发展方向,按照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破发展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思路,强力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发展。
(一)商贸流通业。加快推进市、县、乡三级商圈和商贸中心、商贸副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发展。推动南充国际商贸城、川北农产品交易中心、川东北水果批发市场和南充光彩大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提升,打造现代采购交易平台。大力培育流通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创新发展。规划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进以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培育发展十亿级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5户以上,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现代物流业。推动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支持南充现代物流园创建*********示范物流园。推动南充港加快建设和高坪机场改扩建,构建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综合网络体系。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冷链物流、粮食物流、化工物流、汽车汽贸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等特色行业物流。鼓励和支持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稳步发展第四方物流。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应用和推广,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城市共同配送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共培育国家A级物流企业30家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年均下降0.3个百分点以上。
(三)现代金融业。推进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引股份制银行等境内外金融机构和证券、信托、保险、风投企业入驻。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培育规范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公司,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加快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数据处理、后台录入、呼叫服务、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征信查询等金融后援服务,打造南充金融后援服务中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支持南充商业银行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鼓励金融机构增设营业网点,开展产品、工具创新。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引进市级以上金融机构5家以上,新培育上市企业1家以上、挂牌企业5家以上,新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共计5支以上。
(四)文化旅游业。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三城六区一带”旅游发展格局,做响嘉陵江旅游品牌。支持发展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旅游标准化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家、*********旅游度假区1—2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50亿元。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非公文化企业发展,推进“一核心两板块十园区(基地)”工程建设。统筹城乡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力争到2020年,全市文化服务业产值突破130亿元。
(五)科技信息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批高水平研发、设计等服务机构,新建和完善一批国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和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数字南充”、“宽带南充”工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支持校地企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瓶颈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组建8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科技信息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左右。
(六)电子商务服务业。招引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服务中心和营运中心落户,创建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支持建设“南充造名优特新产品网上展销会”、“天府网交会”南充分会、阿里巴巴南充网上产业带及特色馆,鼓励发展行业公共管理平台。实施电子商务进商场、进市场、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五进”工程和“四川全企入网工程”,促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支持供销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西充县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支持行业网站电商化。加强电子商务认证、支付、物流、信用等支撑体系建设。鼓励并支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力争到2020年,全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80%以上,亿元级电子商务企业8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
(七)商务会展业。推动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招引国际国内大型会展公司、会展服务公司和知名展会落户。办好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国际木偶艺术节、阆中文化旅游节和升钟湖钓鱼节等展会节庆活动。力争通过3—5年,培育1—2个在省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展会、3家以上具有较强实力的会展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会展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规范发展企业管理、法律、咨询与调查、广告、知识产权、职业中介、市场管理和旅行社等商务服务业,支持商务服务业品牌创建。力争到2020年,全市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 %以上。
(八)房地产业。稳步推进城市新区拓展、旧城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全市房地产开发。建立保障性与开发性相结合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大力发展健康住宅、绿色环保住宅和节能省地住宅,有序推进商业地产、科技地产、旅游地产、物流工业地产等地产开发。加强房地产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商业设施建设和物业服务管理,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推进房地产企业信用信息评价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以上,新增保障性住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7万套,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0平方米,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达80%以上。
(九)健康养老服务业。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管理、健康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业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大力发展独立的检验、检查机构。加快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推动生物医药、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医药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医疗联合体发展,培育壮大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市中心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疗集团。拓展高端医疗,打造川东北生物治疗中心和精准医学中心。推进体育健身,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川东北(南充)康养中心和法国阿卡瑞丽亚高端养老健康中心等项目建设,探索医养结合、运养结合、游养结合、养老小镇等健康养老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市100%的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
(十)社区家庭服务业。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兴办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改善社区服务环境,满足居民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各类需求。积极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综合超市、便利店等商业连锁网点建设和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发展多功能、新形式、高品质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支持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服务。积极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务。推进老年公寓建设。
三、加快载体建设
(一)改善发展环境。加快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和“退二进三”、“退三优三”步伐,合理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推动城市高端生产服务业和现代生活服务业共同发展。支持顺庆区开展中心城区转型发展全省试点,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支持高坪区、嘉陵区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健康养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其他县(市)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
(二)促进产业集聚。立足全市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打造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商贸商务、总部金融、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科技信息和人力资源等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服务业集聚区管理和项目入驻机制。探索服务业集聚区区域共建。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发展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0个以上、*********服务业集聚区3个以上。
(三)实施重点项目。建立健全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储备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依托各类产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招引一批具有功能性、战略性和支撑性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和“挂图作战”机制,促使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施服务业亿元级项目30—40个、10亿级项目40—50个、100亿级项目3—5个,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四)壮大市场主体。加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支持服务业“个转企”、“下升上”。开展服务业重点企业认定工作。培育发展服务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来南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以此带动现代和高端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企业主辅分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达1100户以上。
四、深化改革创新
(一)加大改革力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许可经营项目筹建登记,改年检(验照)制为年报公示制。推进城市营利性服务与公共服务分离,加快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步伐。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加快社会信用、经营异常企业名录、执法部门信息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综合监管体系建设。
(二)推进业态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引导企业后勤服务、金融租赁、人力资源等个性化的专业服务产品。推动技术手段创新,着力开拓电信增值、数字多媒体、动漫游戏、文化艺术等新兴服务市场。推动服务理念创新,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和精益服务。培育发展定制服务提供商、技术服务运营商和整体方案解决商,推动服务新领域拓展和新业态成长。
(三)促进产业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运用现代化的网络、科技、软件和信息服务提升制造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加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业对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良性发展格局。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庄,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鼓励外资并购、重组本土服务业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劳务输出、对外工程等国际服务贸易,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川港、川台、川澳、川新服务业合作。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服务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招商签约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
(五)培育服务品牌。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形成以示范项目为带动的服务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机制,培育一批品牌服务项目和产品。力争到2020年,全市引进3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培育5—8件中国************、四川著名商标,3—5件省级以上服务业名牌和10户以上中华老字号企业、四川老字号企业。
五、加大政策支持
(一)保障土地供应。优化调整城镇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列入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的项目,优先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对符合规划的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物流用地和符合全省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目录用地项目,参照执行工业用地政策。
(二)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服务业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推进知识产权、股权、特许经营权、应收账款、收费权、动产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推进发展消费金融,满足服务消费领域信贷需求。积极发展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网络融资等。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进行融资。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增资扩股,发挥对服务业企业的增信提级功能。
(三)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国、省服务业发展政策资金支持,整合市级服务业行业专项资金,统筹建立市级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和杠杆作用,通过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促进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各县(市、区)也要在预算内合理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
(四)落实税收政策。落实国、省已有的各项服务业税收政策,凡是政策明文规定的,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规定有幅度的,要按照最优惠的执行。严格落实扩大“营改增”试点、减轻和公平企业税负的政策措施。对国、省、市重点支持的服务业项目,缴纳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自用房产的房产税确有困难且符合减免条件的,可向地方税务机关申请予以减免。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的服务企业,可享受免征工资所得税优惠政策。
(五)强化价费监管。对列入鼓励类的服务业,尽快实现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基本同价。城乡居民住宅小区公用附属设施用电、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电、社会福利场所生活用电、城乡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设施用电,按照居民用电收费标准执行。对鼓励类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相关优惠政策收取。
六、强化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粮食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推动具体工作组织实施。支持服务业行业协会和商会改革发展。各县(市、区)也要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
(二)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和完善服务业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形成科学系统、内涵丰富的规划指导体系。市、县两级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在服务业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环评等环节严格把关,凡是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审批等相关手续,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积极引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创意会展、国际贸易等产业急需的高层人才。成立职教联盟,促进职校发展,引导驻市高校、职业院校加强服务业有关专业设置并与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鼓励驻市科研院开展服务业发展研究。推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将服务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纳入政府人才培养计划。
(四)强化统计考评。建立健全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大力推进服务业全行业统计。支持服务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强服务业统计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加快发展服务业绩效评价和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加大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服务业工作督查力度,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南充市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15日